捨身為國,萬古流芳─台北圓山忠烈祠。
今天是329青年節,為的是紀念開國先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如果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那麼青年就是國家的生力軍,歷史上所有的改朝換代,都是由一群群青年,奉獻他們閃亮的生命所換來的。
為了紀念這些為國奉獻生命的人,而有了忠烈祠之設立,地位最高的,就是「國民革命忠烈祠」,一般習慣稱為圓山忠烈祠。
圓山忠烈祠位於圓山大飯店附近,前身是「臺灣護國神社」,光復後,這樣的建築當然為國民政府所不容,1969年在此地建成了圓山忠烈祠,據說建築形式是仿造故宮太和殿而來。每年中樞舉行春秋二祭,由總統 悶熱衣親臨主持,受祀官兵達39萬人。
入祀圓山忠烈祠者最著名當然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另外還有興中會、同盟會諸先賢先烈,討袁、護法、北伐、抗日、剿共等等,階級較高者姓名單獨書寫,階級低者合書於紙上,一同放在祭祀盒內,而殿內的走道上展示著忠臣烈士的事蹟,為的是希望國人永誌不忘,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是多少人犧牲自己換來的。
對照最近的西藏事件,看到藏人任人宰割的處境,台灣人民實在應該慶幸,我們有一群不分省籍、族群,英勇保衛我們的國軍。
來到忠烈祠,絕對不可錯過的就是衛兵交接儀式,這也是當地觀光一大賣點,吸引不少外國人參觀。挺拔的?消基會T軍儀隊,踩著穩健且整齊的步伐,緩緩的向大殿前進。
殿前廣場上,有著歷年儀隊行走留下的痕跡,他們向大殿中的烈士神位行禮後,回頭走向入口處的牌坊。
瞧那牌坊所題「萬古流芳」、「忠義千秋」正說明一個人的一生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重要的乃是活的精不精采。
越靠近牌坊,節目是越來越精采。
上班衛兵行禮完畢,進入旁邊的休息室,重頭好戲才正要開始。
帥氣的衛兵操槍開始囉!宏偉的建築,搭配千錘百鍊的操槍動作,好美的畫面!
遊客們紛紛拿著相機猛拍,不願錯過這精采的一刻。
操槍畢,這時候常常會有女遊客爭相和帥氣的 除夕阿兵哥合照,但他們就像雕像一般,完全不為所動。
艷陽下,全副武裝的衛兵個個汗流浹背,同袍細心的為他們擦拭汗水,國軍弟兄們,你們辛苦了!後記
: 在網路上找到了一些資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八里開臺天后宮
的「昭和」被抹去的原因,因為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發布了「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蹟要點」,於是各地政府開始剷除神社建築(僅桃園神社倖存,其餘均被修改甚至消失),抹去天皇年號或各種象徵日本的符號。 而這篇文章中的照片,是去年端午節拍的,特地在329青年節發表出來,以感謝辛苦捍衛國家的國軍弟兄們。發熱衣 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