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鹿港國民中學60週年校慶 邀請 鹿港生活攝影學會

鹿港國民中學60週年校慶 邀請 鹿港生活攝影學會
鹿港國民中學60週年校慶 邀請 彰化縣鹿港生活攝影學會攝影展覽
展出攝影主題 人文、風光賞析%26nbsp; 攝影藝術之美
展出時間95年4月24日~4月28日
展覽期間因學生上課 校外人士 開放期間4月28日
展覽內容 彰化縣%26nbsp; 鹿港國民中學 圖書館二樓
鹿港國民中學 校長 宋維煌%26nbsp;先生 彰化縣鹿港生活攝影學會%26nbsp; 理事長%26nbsp; 吳銘峰%26nbsp;先生 敬邀
攝影 洪珮瑜
攝影 莊珀玲
攝影 林泰生

攝影 吳銘峰
攝影 吳銘峰
攝影 吳銘峰
攝影 莊珀玲%26nbsp;
攝影 施純裕
攝影 施純裕
攝影 蕭麗足
海報設計 施淑惠
認 識 相 機
攝影其實是一種紀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相機。不能認識相機就不能進行拍攝,只有對手上的工具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才能拍出好的照片。%26nbsp;
相機是個不透光之盒子,作用為控制光線之進入,使軟片做不同程度之曝光。相機基本包括機身,鏡頭。機身內置快門,所謂快門(Shutter)是決定軟片進行曝光(Expiosure)的時間,其實是一個掩蓋軟片的機械裝置, 在進行曝光時按照使用者所設定的時間而打開,讓來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軟片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組件 ,結集光線,在軟片上造像。鏡頭是 「由數片透明曲面玻璃等構成組合件通過光線折射,形成影像」,而效果「會比透鏡更好」。 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於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 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則負責光線的多少。鏡頭不單有對焦之調較功能(此稍後再提),更重要是「光圈」(Aperture)的調較,光圈之設定作用為設定f值,f值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的數值。 設定光圈的f值以決定光線量,再配合相機之快門決定光線射在軟片上的時間,便是一個曝光過程,亦即是一個拍攝過程。「攝影術中採用一個鏡頭,使被攝物體成像於感光材料(軟片)上的一種不透光儀器」這個解釋會使你更明白相機的原理嗎?相機的組成 「相機」在上文曾說包括了鏡頭及機身,這樣去描述似乎簡單一點。
相機構造
(1)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就是個照相機。這個不透光的盒子,使不要的光線不得進入其中。它又開了一個口,把所要的光線納入其內。
(2)鏡頭 用光學玻璃造成的鏡頭,把進入鏡頭的光線匯聚起來,在感光軟片上形成一個清晰的影像。比較複雜的鏡頭,是由三片或更多的光學玻璃組成的透鏡叫做透鏡單元。透鏡單元組成一個整體,這就是攝影鏡頭。
(3)軟片 是一種可把影像接受下來的感光材料,經過一定的化學藥品處理,能把影像固定下來。
(4)取景器 使攝影者能看到他所拍照片所包括的影物範圍。最簡單取景器不過是用金屬線做成的一個框框, 有的取景器是一個觀察的窗口,有的則是由包括反光鏡和鏡頭在內的光學系統組成,如35mm SLR。
(5)對焦裝置 最簡單相機沒有對焦設備,在某一距離之外的景物都產生清晰的影像,例如3米以外。在那一距離之內的景物則不能聚焦,不能形成清晰影像。 我們建議你使用有對焦裝置的相機,它能使你拍照時,在各種不同距離的景物都產取清晰的影像。
(6)快門:快門是一個機械裝置,能控制納入的光和投射到軟片所經歷的時間,你的相機上應該有一個能夠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
(7)快門按鈕:用來操縱快門的按鈕。
(8)光圈 這個裝置控制到達軟片的光線的多少,它用控制鏡頭光孔的大小來達到這一作用的。SLR多採用類似眼睛瞳孔的光圈是由許多極薄的葉片一片片搭接而成,在搭接葉片的中心形成一個圓形的光孔,在控制每一 葉片時可使光孔變大變小,這樣能控制通過鏡頭投向軟片的光束的大小。這樣形成的窗口叫做光圈,這種光孔大小的數值用光孔號碼或f/值標注在鏡頭上。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將在下面接著討論。
(9)過片裝置 這是一個機械裝置,用來轉動相機內的軟片,以便全部軟片能在相機中一幅一幅地順序曝光。 在有些相機中所用的軟片是散頁片如4X5機,每拍攝一幅照片時只有一幅單頁的底片曝光。這點以後我們還要再談。
以上就是大部份相機的基本部份,以後我們還要逐步介紹。 相機的分類儘管所有照相機都包括上述的各種基本部份,但是些基本部份可以設計成各種式樣而產生各種類型的相機。
以下我們就介紹一下相機的基本類型。
110相機
現在最簡單相機是叫110。它可以裝在衣袋攜帶方便,隨時可使用。這種相機也有各種不同光孔大小和對距離裝置,它用110型的軟片,其每張畫幅的大小為13X17毫米。每卷軟片預裝在一個塑膠的或金屬片盒中,有些進階的110型相機裝備了很考究的鏡頭和各種極精巧的機械裝置,但大部份都是十分簡單,形同玩具。連動測距相機 能夠提供多種不同的曝光時間和多種不同的光圈,並可向多種不同的景物對好距離。所用的鏡頭視設計而定有些是可以拆換的。對距離的叫做測距器的裝置。這是從Leica開始流行起來的。令驚奇的是 早在1913年 製成的Leica相機的樣幾,竟令新形的Leica M6頗為相似。
單鏡反光機(35mm, APS, 120)
這種照相機與上述連動測距器的相機頗為相似。它包括複雜的用鏡頭組和反光鏡的光學系統,可以通過攝影鏡頭取景和對距離。35mm單鏡反光機是當今最流行一種類型之一。用120軟片的單鏡頭反光機,拍攝畫幅為6X6cm、 6X4.5cm、6X7cm或6x9cm。 雙鏡頭反光照相機(TLR) 這種照相機有兩個鏡頭。上面一個鏡頭是為了取景和對距離用。一面一個鏡頭是為了拍攝照片。常用的軟片為 120卷片,拍攝出的畫面為6X6cm,目前已不太流行。 全自動便攜相機(point and shoot) (35mm, APS) 使用135mm軟片的全自動小型相機,一切自動化,用者只需對著畫面,按鈕,便可拍攝,一般叫「傻瓜機」, 是目前最流行的相機。
取景式相機(View Camera)
一般用於專業攝影,這種相機用散頁片,其尺寸為4X5、5X7或8X10英寸。這種照相機都是裝在三腳架上使用的,十分不方便。
即影即有相機
最初是由寶麗來發展起來的,後來Kodak公司也製造供應,目前停產。這種照相機用特種膠片,拍攝後立即自動沖洗 。在拍攝後從相機中拉出或自動彈出時已經是完成了的照片。 還有一種特殊的相機背,可以附裝在某些相機上,如哈蘇、碧浪之家等相機,裝上這種機背後,也能拍攝即影即有照片。
你需要什麼相機?
你的相機必須可以滿足學習的需要。只要便於控制光圈大小、快門曝光時間和距離就行了。其他的選擇可由你自己考慮了。因此,35mm SLR便攝相機、120機……一切均可用,但?H35mm SLR較為方便,而35mm便攜相機較為便宜、易用。 不要因為你的相機不是最貴的而擔心。最重要的是你本人。我們所培養的是你本人,將要拍攝照片的是你。只有你的技術好了,你的照片才會好。 關鍵是攝影者本人而不是照相機。 是的,以後你可以去買比較貴和比較複雜的設備。但現在不要那樣做。首先下功夫學習技術,發揮你的風格, 以後用你親手賺來的錢購買吸引你的硬體。而且只有到那時你才會知道你真正需要什麼。
鏡頭種類應選擇何種鏡頭?
鏡頭種類由焦距7.5mm魚眼鏡至1200mm超遠攝鏡,每支鏡頭各有不同特性,而如何發揮每一支鏡頭特性,以配 合自己工作,是需要一段長時間,以下是一些當你在購買或用時的基本知識。
要什麼鏡頭?這是常會問到的問題,但答案很簡單,你想令到主體有甚麼效果,便選擇能達到這效果的鏡頭 。簡單來說,當拍攝風景照片時想納入更多景物,便用廣角鏡(Wide-Angle Lense);而想收窄畫面及除去雜亂背景,則可使用遠攝鏡(Tele-Lense)。不同的鏡頭焦距便造成明顯不同的效果。 廣角鏡一般用於開闊視野,延長空間,增加透視感;而遠攝鏡則將景物拉近及將空間壓縮。當然,鏡頭焦距不是唯一改變空間的方法,相機與被攝主體的距離亦能改變透視感。 廣角鏡常用於拍攝靜物(風景),因為若用廣角鏡拍攝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而要有較大影像,必須十分接近動物,這是極危險而且效果亦不自然,故通常我們常會以遠攝鏡拍攝動物。
魚眼鏡(Fisheye Lense) 魚眼鏡是一種特別鏡頭,它的視角接近或等於180度。變形極其明顯,除了由畫面中心的一條直線仍可保持垂直外 ,其它直線都變成彎曲,故在畫面上影像形成一個圓圈。 顯然,魚眼鏡並非常用到鏡頭,除非你很喜歡此種特別效果,否則還是等到你已擁有其它基本鏡頭時,再作考慮。
超廣角鏡(Extreme Wide-Angle Lense 14-21mm) 超廣角鏡有極強透視感,誇張了前景主體,與背景構成一深度。常用於拍攝風景,靜物。 廣角鏡(Wide-Angle Lense 24-35mm) 與超廣角鏡一樣,當被拍主體愈近鏡頭前,其誇張感愈大,但由於其畸變及四邊位置扭曲現象並無超廣角鏡般厲害,故亦適用於拍攝人物;最常見使用的有攝影記者,由於往往在極狹窄及混亂情況下拍攝,而廣角鏡能納入較多人物,故被喻為記者的標準鏡。
標準鏡(Standard Lense 45-70mm) 在傳統攝影教學上,一提到標準鏡必想起50mm或55mm,但為什麼不是28mm、300mm等鏡頭?這是由於當我們用眼睛觀看景物時所見之效果與標準鏡所攝景物範圍相似,角度同樣約是43度,所拍攝景物是最正常,並沒有廣角鏡廣闊視野透視感,亦沒有遠攝鏡窄角度壓縮感。
建議初學者買一支標準鏡,因標準鏡仍有其實用價值
(一)標準鏡擁有大光圈----如f/1、f/1.2‧f/1.4、f/1.8等級數。
(二)重量較輕----一般如f/1.8等鏡重量並不太重,加上光圈較大,光線較暗下,仍能用一個較快快門操作而不產生太厲害震動。
(三)價錢較便宜----一支f/1.8的標準約人民幣一千多元,較其它鏡頭經濟。
(四)提高技術----正由於標準鏡並無特別效果,在學習拍攝過程中,需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例如利用光圈 、相機與主體距離、主體與背景距離以控制景深、透視感;又或利用不同角度儘量發揮標準鏡之潛能。到你能用盡此標準鏡,再購買其它不同焦距鏡頭時,更能得心應手。
人像鏡(85-105mm) 人像鏡焦距比標準鏡略長,它能保持臉與鼻子之間適當透視關係,拍攝人像大頭照片時,能避免畸變產生, 給人一舒服感覺。另一方面,在拍攝風景時,亦能給與細膩描繪;特別是當加上近攝環,又或使用105mm微距鏡拍攝花朵時,更能發揮此類鏡頭之特色。
中距離鏡(Medium Tele Lense135 -210mm) 在拍攝風景時,我常用廣角鏡拍攝,但當拍攝風景畫面裡其中一部份時,我則多選用中距離鏡,但要留意控制景深極其重要。舉個例子,用200mm中距離鏡拍攝80米外景物,光圈收細至f/22用Kodachrome 64日光下拍攝,快門只有1/30秒,一般來說,通常會導致相機震動而拍出來之相片不清。在許可情況下,儘量利用三腳架拍攝,除非所拍攝之地方不能使用三腳架。例如,拍攝地平線景物,三腳架降落到底部仍未能到達地平線,唯有將相機放在地面上,又或加上豆袋等支持物固定相機,以免產生震動。 此外,有時為了營造特別效果,例如流水或樹葉動感,要較長時間曝光,三腳架不可缺少。
遠攝鏡(Tele-Lense 300-400mm) 通常300mm、400mm鏡頭用於拍攝動物、雀鳥、賽車與及各類運動比賽。而拍攝日出日落風景最少也要300mm; 但有一點要留意,若要令到拍攝之太陽更加大,在拍攝時可對焦(focus)於前景,並將光圈儘量收細,而太陽則在對焦(Focus)以外,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比對於無限遠,所拍的太陽更為大個。 另外,使用遠攝鏡更重要的是避免震動。因為遠攝鏡一般重量較重,特別是f/1.8、f/2.8等大光圈鏡頭,往往重逾二、三千克,假若不使用三腳架或單腳架,因手持不夠穩定而極易產生振動;唯一方法,是使用較高速快門,而應用哪一級快門,這裡有一法則,就是快門速度等於或大於所使用鏡頭的焦距。例如 使用300mm 鏡頭,快門則應設於1/300或以上;以現今相機為例,快門可設於1/350或1/500快門。記往,由於使用長鏡拍攝,被拍主體影像已經放大,故有任何輕微震動,亦會清楚見到。 另一方面,不可否定長鏡的魅力,但長鏡並非魔術師,它不能令你的相片更好,特別初學者而言。
超遠攝鏡(Super Tele-Lense 500mm或以上) 用500mm反射鏡拍太陽,甚至加上雙增倍鏡,因能拍得更大影像。反射鏡利用凹面反光鏡擴大影像來構成長焦距鏡頭,有一塊凹面反光鏡裝置在鏡頭筒的底部,緊靠相機,它把光線向前反射,並再次反射回來,通過反光鏡中心一孔聚焦到軟片平面。優點在於鏡身較短,價錢便宜,在背景上能產生一圈一圈的暈光現像,但缺點在於光圈固定,通常只有f/8值,不能調節光圈值。
微距鏡(Macro Lens) 微距鏡是一支十分好用的工具,初學者在選擇購買自己個人攝影系統時,一支微距鏡不可缺少。 如以50mm或55mm微距鏡代替一支50mm標準鏡,又或100mm、105mm微距鏡代替人像鏡,但微距鏡有二個缺點
(一)光圈較小----一般只有f2.5或f2.8,不像標準鏡或人像鏡般有f1、f1.2、f1.8等大光圈。
(二)價錢昂貴----一支50mm微距鏡比起一支標準鏡價錢可能高出3至4倍價錢。 微距鏡是有其實用價值。
變焦鏡(Zoom Lens) 更多攝影師指出,能製造出一支高質素而能變焦的微距鏡是最好不過的。因為能夠令你快速地拍攝到近距離景物,而且可代替數支定焦鏡頭,減輕重量。 但光學設計師常遇到很大問題,當變焦倍數愈大 ,光學質素愈難控制。最適合變焦倍數由2倍至3倍,即 35mm-70mm 2倍,或35mm-105mm、70mm-210mm 3倍,故一般由廣角鏡至中距離鏡,例如28-105mm又或28-200mm 等鏡頭,在使用廣角時候都會有輕微變形或黑角現象;但以使用方便程度來說,則又無可厚非。 不同的微距變焦鏡有不同微距使用方法;例如有些指像物比例在1:4左右的鏡頭,使用微距時要在最近對焦距離才能夠用;又或有些則可在任何對焦範圍內使用微距,而改變變焦焦距(Zoom)來對焦,直至影像清晰為止 。若仍覺得所使用鏡頭的微距不足,加上近攝環或延伸管(bellows),以增加近攝倍數。
傻瓜機的曝光原理: 傻瓜機的曝光原理與一般135機曝光原理大同小異;都是由光線通過相機鏡頭,聚焦成影像到軟片上曝光 。而相機的測光系統就會根據光線的強弱、被拍之主體本身對光的反射程度,與根據使用軟片速度而決定光圈同快門組合。 傻瓜機的好處在於採用全自動曝光系統,你無需擔心曝光問題,只需專注於拍攝人物、風景身上;如果你曾經使用過手動相機,你就知道省卻了很多麻煩。 DX編碼曾介紹過。便攜機使用高速軟片,但相機怎分辨哪一筒是100度,哪一筒是800度?原來是根據軟片筒上,由黑色同銀色的格子排列成一組軟片ISO特定編碼;當你將軟片放入便攜機時,相機就會根據軟片密碼而去設置適當曝光程式;而你亦能夠從相機背後一個細而長的透明窗子,看到軟片的型號及種類。
怎樣決定曝光組合? 在傻瓜機鏡頭上有一細小感光器,根據現場光線傳遞資料到曝光系統上,而作出一個適當快門、光圈組合。 在強光下,曝光系統會選擇小光圈同高快門速度組合。在微弱光下,則會選擇大光圈慢快門組合;整個程式完全自動。根據經驗,在光線充足情況下,傻瓜機曝光系統是十分值得信賴的。 預計曝光組合查實,傻瓜機自動曝光系統不外乎根據不同光線場合而作出不同組合。例如在陽光普照下,必會選擇高速快門與小光圈,因為高速快門能減少因手持相機所帶來的震動,避免影像模糊,而小光圈則能夠令到被拍攝主體都 Sharp 清楚。而在弱光情況下,傻瓜機則會自動提示你採用閃光燈,以補光線不足,除非你關掉閃光燈,否則一般情況下,都能夠避免曝光不足。
但有兩點要留意
(一)在陽光充足下,使用有變焦(Zoom)的傻瓜機,閃光燈指示器常會亮起,提示你用閃燈;這不是傻瓜機有問題。 只因為一般有Zoom的傻瓜機,在長焦距,例如35-105mm,焦距在105mm時,本身光圈設計很小,雖然陽光充足,但又要顧及快門速度不能太慢,故便要用閃光燈,彌補不夠光。
(二)一般傻瓜機本身快門設計並不會太快,當拍攝高速的運動比賽項目時,影像極可能模糊不清,這並非你手持不穩定,只是傻瓜機快門不夠快。 控制傻瓜機正如以上所提到,當用Zoom時,陽光下也要用閃燈,
但仍有方法解決
(一)用高速軟片----高速軟片能解決小光圈不夠光問題,但當Zoom鏡在如以上例子35mm時,則隨時會出現曝光過度,故不要用超過400度。
(二)關掉閃光燈----關掉閃光燈用腳架,不過腳架太麻煩,倒不如放在一些物件上,如木椅、石面上;但如果你藝高人膽大,而自認對攝影有不少認識,對自己的傻瓜機又了解清楚,而看見光的強弱便知道快門光圈組合, 倒不如關掉相機閃光燈,手持拍攝。 但假若你一年中才拍照二、三次,那麼就乖乖地聽相機的指示用閃光燈吧!
相機維護的注意事項
1.切勿觸模相機的反射鏡或對焦屏。使用氣球掃清除塵埃。
2.切勿觸摸快門簾。
3.切勿觸摸DX觸點。使用氣球保持它們的清潔。
4.使用柔軟清潔的布清潔觀景器接目鏡。切勿使用酒精。
5.使用氣球掃清鏡頭表面。使用柔軟、清潔的棉質布料或鏡頭紙,並以乙醇(酒精)濡濕,把泥塵及污漬清除。以圈狀的作由中央向外邊拭抹。小心勿留下痕跡及勿觸摸鏡片的其他部份。
6切勿為相機加油
7.切勿相機亦留在過熱的地方。
8.相機必須保持遠離水潮濕。當在接近水地方使用相機時,小心有水濺出,特別被鹹水濺濕。
9.切勿讓機身和鏡頭掉落或碰撞在硬麵上。強烈震動可使相機故障。
10.若相機出現故障,立刻把它送往服務中心。
11.把相機儲存在乾、涼並遠離樟腦(防蟲劑)的地方。在潮濕的環境中,相機須儲存在放有乾燥劑的膠袋內, 以避開塵埃、濕氣及鹽分。但注意,把相機皮套儲存在膠袋內有可能令皮質受損。
12.要保持內置閃光燈的聚光鏡處於最佳狀態,每日月要把閃燈閃光數次,如此它便可使用上多年。傻瓜機雖說一按即拍,不需甚麼技巧,但那一按的功夫其實一點也馬虎不得。要有穩定的一按才能有清晰的影像,這是使用傻瓜機的最基本條件。而穩定的一按完全依靠正確的把持相機手法,究竟應怎樣手握相機呢?
今期就跟各位談一談這一直不為重視的技巧。 不可手軟!想要把持穩定,一定要絕不手軟的握著相機之手柄。當然,太用力亦是不應該的,將肌肉谷到「青筋都暴出」去手持傻瓜機拍照,不單止一定手震,更是十分難看。其實所謂絕不手軟,是指用適當力度並以最大接觸面去把持相機之手柄,而另一支手則輕托機身。以下有幾種手持相機的方法,其中有對有錯,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首先第一種正確手法是傳統SLR相機手持法,不過加以變化,左手將姆子及食指板開成直角,作用就如架一樣托著相機。
第二種方法比較普遍。但要留意雙手之間必需貼緊身體。
第三種是垂直拍攝時的手法。留意相機之閃光燈在此手持方法時在上方。這種手法是有目的,而且是必要。因為可防止閃光燈之閃光在主體面上留下可怕的暗影,(試想像以電筒從下巴向上照的可怕模樣),所以用拍閃光燈照必要用閃光燈在上的手持方法。同樣要注意是 小心手指遮著閃光燈以及手同樣要緊貼身體。
第四種手法是說假使現場有面牆,請加以利用,因為它一定比你更能穩定地支持相機。
而以下四種是一般使用者持傻瓜相機拍攝的通病
其一、單手持機扮有型。不錯,的確看似瀟灑,但通常無好結果。
其二,看君請別笑,真的有人如此持機拍攝,除了似雞惹笑外,此姿勢一無是處。
其三,用手指拈著相機,彷似機身火燙,手握不得……你能拍得好嗎?
其四,如此握機拍攝一輪之後,你一定會覺得手指灼痛。因為你的手指遮了閃光燈。除了一支灼痛的手指之 外,你更會得到一堆「口黑面黑」的相片,恭喜。 若能留意手持相機的手法,相片質素必能提高不少。朋友, 別再怪手上相機不好,問題可能不在相機 之上。
文章網路轉載

歡迎至彰化縣鹿港生活攝影學會
http://tw.myblog.yahoo.com/lplplplplplplp-lplplplplplplp 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