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期指的十個觀念
操作期指的十個觀念 [一] 時機(%26lt;1%26gt;符合條件時才下單。%26lt;2%26gt;等待的工夫與修養)。
期指的操作有進場(買多或賣空)就有出場(賣出或回補)。進場的點若漂亮,出場就輕鬆了(賺多或賺少)。如果進場的點不漂亮,則出場就麻煩了(賺多或賠少)。因此,「下單」的「時機」很重要。「寧可不賺也不要冒然進場」,這是您應有的黃金守則。只有在清楚多空節奏時才可以進場下單。什麼是「清楚的多空節奏」?簡單的說,就是漲升的節奏符合多頭條件,有跡可尋;或者是跌挫的節奏符合空頭條件,有跡可尋。當行情不管多或空呈現了清楚的有跡可尋時,即是您可以進場下單的理想時刻。不過,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符合多或空的條件而讓您有跡可尋,因此,「等待」是必須的,這是一種「工夫」也是一種「修養」,也是操作期指的人必須具備的工夫與修養。 [二] 漲跌(%26lt;1%26gt;漲是為了之後跌挫。%26lt;2%26gt;跌是為了之後漲升)。
一般人容易迷失在漲或跌的催眠中。當行情持續上漲時,會形成一種心理的慣性,進而誘引投資人不自覺或不自主地以為行情還會再漲。一般人會陷入「追高」的「心理陷阱」正是在此。舉例,89年6月14日華邦電越前高達106.5元,一般人追高,我們卻放空。正是明白一般人會受心理陷阱左右而以「對作」的心態「作對」的事─放空,至週一(7/3)華邦電只剩85.5元。為了克服一般人的心理陷阱,贏家們應該建立正確的「漲跌」觀念,「漲是為了之後跌挫」,「跌是為了之後的漲升」。尤其在台股期指的操作如果以5KD或30KD為小波段之多空漲跌依据,則更應牢記這兩句話,您才可能避開每一次的追高和殺低,而每一次都能以「準備」的心情,買到跌不下去的轉折或空到漲不上去的轉折點。 [三] 兩極(%26lt;1%26gt;盛極而衰誘多套多。%26lt;2%26gt;否極泰來誘空軋空)
期指是一個標準的零和市場。也就是有人賺錢一定有人賠錢,扣掉手續費和期交稅,賠錢的人是賠給那賺錢的人,賺錢的人是賺那些賠錢的人的錢。每一個贏家一定搭配一些輸家,或每一個輸家一定搭配一些贏家。因此「贏家」和「輸家」基本上是對立的。在這個前提下,贏家要賺輸家的錢,一定要注意「兩極」,因為兩極正是贏家贏錢的秘訣所在。在兩極,必然會有「誘多殺多」或「誘空軋空」。惟有「誘多」或「誘空」成功,贏家在「殺多」或「軋空」的利潤才會豐富。如果您是贏家您必然已懂,如果您是輸家,您應該要懂,進而脫離被誘被套,並融入贏家之林。 [四] 口數(%26lt;1%26gt;一口致富一口開始。%26lt;2%26gt;順向時才考慮加碼)。
這是給剛開始操作期指或資金少的人的建議[一口開始]以致「一口致富」。對資金多的人(有能力操作三口以上或卅口以上)我們建議進場以「兵分三路」的方式作戰。第一批進場是在符合條件時以「三分之一」進場「試單」,當試單成功時,在順向中再以「三分之一」加碼「確認」,最後「三分之一」則屬於「乘勝追擊」。記著,第一第二第三批單(各三分之一)都要在順向中(亦即在獲利中)才留單以及加碼。當第一批進場不順時,就應停止第二及第三批進場,要先排除第一批單的困境。 [五] 進出(%26lt;1%26gt;進場的同時設出場。%26lt;2%26gt;出場的同時找進場)
很多人只知進場卻不懂得出場,這在期指操作上是大忌。可能您進場的單子原是賺錢,不懂得出場卻變成賠錢。或者可能您進場的單子原只是小賠,不懂得出場卻變成大賠。都不相宜。再則,很多人賺錢出場後卻沒即時趕上再賺行列,或賠錢出場後卻已喪膽不敢再試。這都和贏家無緣,贏家是有特質的,在「進出」的動作上,贏家就是贏家。 [六]賺賠(%26lt;1%26gt;先看可以賠多少錢。%26lt;2%26gt;再算可以賺多少錢)。
操作任何金融商品,一定要「先」評估自己可以「賠得起」多少錢?但一般人投入金融市場或股票操作,大都是以「我可以或我要賺多少錢」為出發點。這原本是無可厚非,但正確的投資觀念應該是「風險」重於「利潤」,尤其在期指操作上。如果把利潤擺在風險之前,人常常會被想像的利潤(還要再賺、不甘只是小賺)蒙蔽而忽略當下及潛在風險。最後的結局經常是「賺少賠多」。如果您把「風險」擺在第一優先,您所有的操作風險一定會被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長此以往,您的績效將恒常是「賺多賠少」。這是觀念問題,人的所有行為動力和行為軌道都來自「觀念」。觀念正確才有正確的行為也才有好的績效。看看您的四週,所謂的贏家或輸家,其實最大的差異,其實只是在「觀念」的不同而已。 [七] 避險(%26lt;1%26gt;要先懂得避開風險。%26lt;2%26gt;而後進而賺取利潤)。
這個觀念和上一個觀念類似:「先避險再求利」。很多家庭主婦或主夫都有戶外或陽台晒衣服的經驗,在日正當中沒有問題,一旦出現烏雲密佈,則不管衣服是否已晒乾?一定是先收衣服。在股票市場或期指操作也是一樣,「發現不對就平倉」。這個動作其實和下雨前先收衣服是同樣的道理,您可以體會,當然也會這麼作。這叫「避險」。而在期指(或股票)操作上,什麼叫「險」為何要「避」?舉例,如果您當下是作多,作多的前提必然是當下符合多頭的條件且持續不變。然一旦作多的條件(有好幾點)一點一點的消失不見,這就是作多風險以及風險提高中。您就應有作多的風險準備與對抗風險的應變動作。反之,如果您當下是作空,其道理和原理正好相反。當您知道什麼是「風險」也能第一優先「避開」,則您「自然」有能力辨別什麼不是「風險」也能進場獲利。其實賺與賠,其差異,真的只在「觀念」的差異。 [八] 停損(%26lt;1%26gt;時間停損空間停損。%26lt;2%26gt;不受成本觀念控制。)
所謂時間停損是指您下單(多單或空單)的位置,正好是在多空僵持區。原則上,30分鐘內沒有馬上獲利就表示您下單的位置不是最佳。超過30分鐘沒有獲利或獲利不多就應先出場,這是「時間停損」。理想的下單位置應該是30分鐘內即開始獲利。因此「點」的選擇很重要。至於「空間停損」,如果我們都「按表操課」,如30KD在20甚至10以下買多,30KD在80甚至90以上賣空,則須要「空間停損」的機率不大。除非遇到「指標高檔鈍化」或「指標低檔鈍化」就必須被迫作「空間停損」。原則上「一口」以一萬元(約50點)為基準。要作到「停損」,一定要先摒除「成本觀念」,如果您的思想被「成本」綁住困住,則要「停損」談何容易?打敗別人之前要先能制服自己。 [九]靈活(%26lt;1%26gt;多空節奏要有感覺。%26lt;2%26gt;持多持空皆要主動)。
操盤很像游泳更像泛舟。沒有人天生會游泳,必經學習與練習的過程,過程中喝水溺水嗆水是必然的經歷,但只要不怕苦每天練習,最後一定可以學會游泳。操盤的學習與練習的道理亦然。操盤更像泛舟,泛舟是一種「順流向下」的活動和運動。游泳和泛舟都必須靈活,靈活中可以感覺節奏,有了節奏就能主動。在期指的實戰操作上,「多空節奏」就是一種「慣性」:%26lt;1%26gt;上漲常態(低點不再、屢創新高)。%26lt;2%26gt;下跌常態(高點不再、屢破前低)。只要您用心觀察和體會,您必然會有這種多空節奏的感覺。再則,在上漲常態或下跌常態的節奏中您可以在盤中%26lt;1%26gt;換算大盤的成交量以及%26lt;2%26gt;計算委買委賣的差值(正的或負的),以強化您對多空的感覺。當您的「感覺」被天天訓練成很敏感和很準確時,您當下的「持多」或「持空」或「空手」就必然是一種「主動」的決定,而不是「被動」的茫然。 [十]進出(%26lt;1%26gt;為啥會賺對在那裡。%26lt;2%26gt;為啥會賠錯在那裡)
有兩句話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沒有計劃不要上班」、「沒有檢討不要下班」。「計劃」、「執行」、「檢討」是成功者也是贏家的特質。在股票市場和期指操作,如果您是莫名其妙賺到錢,我們相信我們也見過,您將莫名其妙又賠回去或吐出去。金融操作,一定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馬虎不得。「檢討」是您每天必作的功課。在股票市場,所謂贏家就是犯的錯誤比別人少。「檢討的習慣」可以幫助您。
[盤整]時任何的技術指標都無法產生獲利,還會有[虧損]其實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會騙線無法避免既然都會騙線就不可多樣化使用以免被騙的[團團轉] 如果只使用一個指標同一個時間只會被騙一次使用十個指標有被騙十次的可能性
請問你想被騙一次還是被騙[十次]等待的學問%26nbsp;由於我門無法抓準景氣前瞻,群眾心理,與作手心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股票市場運行的規律 所謂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籌碼分析等投資理論與方法,都是瞎子摸象的層次 若有人認為自己可以駕馭市場,則利用其摸象錯覺賺得的利潤,上天會在適當的時機沒收回去 所以有"騙線"這名詞,就是聲明了技術分析就是瞎子摸象,也有猜錯的時候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並非上帝,也非絕世天才,不可能得到所有 但只要善於等待好東西的出現,
就可以擁有很多 等待是一種時間的成本,是一種耐心美德的培養,是每個股民必修的一門學問
本波將有主升段的十個傳說傳說1︰聽說融卷有一百萬張的時候,會軋死空頭,走主升段, 愈軋愈多,要軋到主升段結束,空頭才會認賠回補。(怕怕!現
在有136萬張耶!) 傳說2︰聽說走主升段時 raindog,股票會[假裝作頭]誘空,然後軋過頭 部,形成突破[假頭部],一路創新高(驚驚!現在的聯強、合勤
都是代表作耶!) 傳說3︰聽說主升段會量價背離,一直漲上企!(因為主力在初升 段把貨吃飽了,在第二波洗完盤後,鎖定籌碼,而形成量價背離
,無量上漲) 傳說4︰聽說每年第四季買股票,放到隔日第一季,幾乎穩賺不賠
,這時候來走主升段最適合不過了。 傳說5︰聽說要走主升段的時候,均線、均量都呈現上揚及黃金交
叉(加油!加油!大盤不要跌!季線就快扣低走揚囉!)
傳說6:聽說每次美國打戰的時候股票都會大漲.
傳說7:聽說股市太難看會影響選舉,所以選前應該大漲.
傳說8:聽說股市已經走了34個月的空頭,所以不會再跌了.
傳說9:聽說華爾街最看多的分析師已經走路了,所以底部已經出現了.
傳說10:聽說債券型基金把什麼M1b還是M2的值弄得太不像樣了,所以大家不能買債券,只能買股票. 投資人操作上常犯的錯誤... **不夠用功..沒有自己的操作哲學. **迷信長期投資..沒有進退觀念. **不夠謙虛..沒有市場(黑板)最大的概念. **不懂得機械化操作..對持股存有幻想與感情. **不會多空互用..甚至詆貶放空為不道德. **不記取每次交易成功或失敗的教訓. **成天關心別人的輸贏..忽視自己的贏虧. **嘴巴預測十分準..下單動作卻相反. **迷信或打聽主力明牌..卻不懂得如何分析. **賺了錢速速停利..賠了錢則慢慢甚至不肯停損. **自以為是神..整天想著要和市場或趨勢對抗. **作錯方向卻一路攤平..結果愈攤愈貧. **自以為可以抓到頭部或底部..結果是買太早或賣太早.. **成天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其實輸贏是自己的事. **把錢看得太重..以致於失去當機立斷的勇氣. **市場一片看好才買進..市場一片看壞時賣出..追高殺低. **買低結果還有更低..賣高它偏偏更高..沉不住氣. **不聽..不看..不分析....以為憑感覺就能獲利. **每作必賠還一直作..不懂得退出休息. **整天問營業員要買要賣... **為了在金融市場獲利..忽視了家人..疏忽了人生..
以上隨便寫寫...想想你犯了幾條戒律..........
如何判定股票所處ㄉ位置 先看週線--看趨勢
再看日線--找買賣點 當中期趨勢(MACD/KD/RSI)翻多(低檔翻揚)
可以在日線上ㄉ拉回時找買點. 可是日線ㄉ起伏快(價差產生)
手中ㄉ股票能不能抱.要看週線. 如果週線指標翻揚.即使日線回檔.都還會再拉上來.
但是最怕ㄉ是.週線走空.又買到日線ㄉ短高點---等死ㄌ. ***搭配圖表說明一下......(現在傳不上去) -------------------------------------------------------- 由於指標ㄉ使用在網路上.(門派藏經閣也都有完整又正確ㄉ資料)
所以不再囉嗦. 至於操作習性如何能擺脫"人性%26quot;ㄋ? 有人是把它%26quot;數學化%26quot;----
比如 將 RSI KD MACD DMI 成交量 ....等等條件加進去評比*100%
所得分數越高者.表示技術面越強. 如果能夠熟悉多種指標.交叉比對.就可以盡量避免%26quot;騙線"ㄉ發生 --------------------------------------------------------- 剩下ㄉ是"選股"ㄉ問題ㄌ.有人說---買股容易賣股難-----錯
其實是%26quot;賣股易學"..."選股難%26quot; 因為當你跟著指標作賣出時........("對%26quot;ㄉ機率高過8成)
可是不會選股ㄋ?.....根本賺不到錢----頂多是能"不賠錢%26quot;罷ㄌ 所以選股(選到飆股)是%26quot;基本面%26quot; "技術面" "籌碼面%26quot;.....一連串ㄉ合成
這一方面.書籍教材.根本無法學習. 即使依照--"型態"學選股.也只能找到%26quot;比較相對強勢"ㄉ股票. 當然被騙ㄉ機率也很高-----眼前ㄉ%26quot;2314 台陽"就是一例.
但是會運用指標%26quot;賣股票%26quot;ㄉ人.可以避免掉很多ㄉ虧損.
我操作股票的方法
技術面佔70% 籌碼面佔20% 基本面佔10%
一.技術面選股方式(作多)1.順勢而為:(看均線排列和扣抵,最好是創新高的股票)2.量價關係:(一定要帶比5日均量大3倍且要收漲5%紅棒)3.型態學:(右肩帶大量突破頸線創新高)4.指標:(26kdj黃金交叉,j值2度背離為最低價,通常j值到-20以下,隔天必定收紅k棒)5.技術面結論:靈活運用和結合k線均線扣抵kdj量價,
就可以找到短線(3~5天)可以賺7~10%的股票
二.籌碼面選股方式(作多)1.三大法人的操作:外資(看好會連續一路大買)投信(績效大起大落)自營商(短線操作)我建議學習外資的操作模式2.融資融券:資減券增%26gt;資增券增%26gt;資減券減%26gt;資增券減
3.主力大股東持股比例逐漸上升
三.基本面選股方式(作多)1.負債比下降2.營收上升3.毛利率上升4.營益率上升5.稅後純益率上升
6.流動比率上升
操盤心法1.順勢而為2.做對加碼做錯停損3.嚴守紀律4.絕不當沖5.絕不借錢投資股票
6.資金分配與風險控管(股票80%;期貨10%;選擇權加權證10%)以上是我操作股票的方法跟心態供參考
還有很多都沒寫
不過看這些條件去選股
獲勝的機率會提高
重點是技術分析的活用
基本面和籌碼面認真的人去找都找的到
但是技術分析是活的
真的會用的人看K線均線量價指標(這4樣)就可以賺了
不用學黃金切割率費氏係數波浪理論
指標好幾百種 選一種自己看的懂得就好了(然後仔細觀察研究)
書上寫的技術分析都沒錯
但是都是一個一個指標或理論寫
沒辦法全部綜合靈活運用
所以要靠自己
我已經把大部分的東西都寫出來了
但是均線扣抵書上好像沒有
因為很難描述
所以我就不寫了
當然也要看日周月的線型
不過這些都學會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做錯一定要停損
我自己設5%(有時候是設22日線跌破1%)
比如22日線在10元那就是破9.9元就出場
停損才是股票最重要的一門學問
一百萬兩年變一千萬獨門致富術 賺一千萬元很困難嗎?答案是:「不難。」 但是,兩年內一百萬變一千萬就有點難度了 那五年變一億元呢?恐怕是很多人一輩子想也不敢想的目標
股票市場很奇妙,很多人因它傾家蕩產也有很多人以它安身立命,創造可觀的財富現在有二位年輕人,他們不到三十五歲,股齡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空頭市場經歷過,多頭甜頭也嘗過最重要的是,他們把從股市賺到的財富留了下來,為自己創造倍數成長的身價,相信大家都很有興趣讀他們的故事,雖然他們年紀很輕, 但是,從他們的經驗中可以學習的投資邏輯很清楚,操作模式、過程也很簡單,同樣身在股海,希望你是順利上岸的下一個千萬富翁/富婆、或者是億萬富翁/富婆。
「兩年內一百萬元變成一千萬元。」這咁有影?這可不是在變魔術,前眾銀投顧總經理張獻祥,五十九年次,今年三十二歲,真的在短短兩年內賺到第一個一千萬元,而且只操作四檔股票。
成功祕訣:不貪、懂得等待,忍受寂寞與孤獨
許多年輕人踏入社會之初,往往都會為自己的人生定下一個目標:「我要在三十歲以前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我要在四十歲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希望自己在某個年紀中賺到某一筆錢,然後可以提早退休,只是目標人人會定,真正達成的卻是寥寥無幾,而張獻祥就是那少數之一,他的祕訣是「不貪,懂得等待,並且還要忍受寂寞與孤獨。」
張獻祥在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進場時,正巧碰到股市的空頭,股市從四月的一萬多點一路下探到十一月的六千多點,並且持續走低,中間碰到九十年第一季反彈,也遇到歷年來最大的空頭美國九一一事件重擊,股市跌至歷史低點三四一一點,張獻祥的資產卻逆勢上揚,從一百萬元迅速累積至一千萬元,並且在今年初買了一輛車,來嘉獎自己。
張獻祥在小康家庭長大,父親只是一個平凡的公務員,家裡有三個小孩,他是家中長子,妹妹已經結婚,而弟弟還在就學,他跟很多人一樣,不僅沒有得到上一輩的庇蔭,還要負責家裡的經濟重擔,所有的錢幾乎都是一點一滴掙來的。「有錢才能讓人變得安定。」他說。
政大企管系畢業的張獻祥,於八十三年考進國泰人壽投資部,在三百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也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張獻祥說,身處在國內最大的金融機構,很多股市消息都會在這裡集結,自然自己的投資也會跟著消息走,第一支股票新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
八十五年張獻祥因為母親身體的緣故,離開國壽,回到台中工作,考上證券分析師執照後,在渣打銀行台中分行擔任投資顧問,負責台中,高雄兩地的海外基金的業務員訓練及協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
聽消息、問明牌、每日搶進這種操作手法並未累積財富
張獻祥以前的股票操作跟許多菜藍族一樣「聽消息,問明牌」,由於台中的生活步調比台北慢,工作也很輕鬆,以他的薪資來說,過得算是舒服,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操作股票,因此,他常常打電話給以前國壽的同事及證券相關人士問「明牌」。
回台中工作的四年中,張獻祥幾乎每天盯著盤面看,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他就殺出,一有消息就搶進,一天最多可以進出二十次,一年若有三百個交易日,他可能買超過一百五檔股票,操作相當頻繁。
但是這樣的操作手法,並沒有為張獻祥累積多少財富,八十九年八月,在他決定北上到眾銀投顧擔任總經理之前,他結算?保暖發熱衣F他四年來的投資成績,財富只增加了二○%,也就是從一百萬元增加成一百二十萬元,比當時的一年有六、七%的銀行定存利率,四年還有二四%利息收入少。
「我覺得很奇怪,我也曾經買過漲一,兩倍的股票,我自認我的消息滿準的,飆漲的被動元件股票我也有抓到,為什麼結算才只有二○%?」北上後,張獻祥仔細檢討原因,發現就是因為進出非常頻繁,其中一支賺一、兩倍,往後的幾支可能賠掉五○%,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賺賺賠賠,最後只剩下一百二十萬元了。「這還是不錯的狀況,如果融資早就賠光了!」
「股票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訊息太雜,原本這支股票好好抱的話,可以賺進一、兩倍,但也因為你賺到了,對人家報的下一支股票就更有信心,往往就是賠錢的開始。」張獻祥說,每個人了解訊息的程度不同,而且訊息到達你身上時,可能已經是第四手,股票早就漲過了,此時進場就會套在高點。
持股在精不在多
會到眾銀投顧上班,張獻祥看上的並不是薪水,薪水還比原先的少,他在乎的是這裡的團隊,以及可以親自拜設公司,得到公司的第一手消息,他也歸納出一投資邏輯:「持股在精不在多。」
「當時我已經三十歲,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賺到一千萬元,但是我沒有很錢,資產只有一百萬元,若十支『明牌』都要買,除非十支股票都很準,每支的報酬率都相同,資產才有可能成倍數增加,否則平均報酬率會變低。」張獻祥說。
八十九年十月,張獻祥跟眾銀的投資團隊決定各自拿一百萬元出來作一個「實驗」:以兩年為限,運用融資交易兩倍的槓桿原理,讓投資金額從一百萬元變成二百萬元;每年限買兩檔股票,每次只投資一檔股票,每檔股票只要報酬率達到三五%就獲利了結;四次之後本利是八百三十五萬元,接下來金數以現金買進第五檔股票,報酬設定二○%,一千萬元的目標就賺到了。
從八十九年十一月著手進行這個實驗起,到九十一年三月止,只經過了一年又五個月的時間,張獻祥已經完成了這項「壯舉」,順利得到一千萬元。
八十九年十一月,張獻祥拿著他從房貸借的一百萬元來操作,第一支買進的股票是復盛,進六十張,每股成本三十三元,共百九十八萬元。兩個月之後,也就是九十年一月,將復盛以四十五元賣出,每股獲利三六%,淨賺七十二萬元,其身價變為一百七十二萬元。
九十年二月,張獻祥再以全數資金用融資方式買進第二支股票──特力一百七十張,每股成本19.8(十九點八)元,共三百三十六萬六千元。在九十年四月,又將特力以二十八點五元賣出,每股獲利四四%,淨賺一百四十七萬九千元,張獻祥的身價增加至三百一九萬九千元。
九十年十月融資買進堤維西四百五十張,每股成本十三點二元,共五百九十四萬元,十一月以十八元賣出每股獲利三六%,共得八百一十萬元,獲利二百一十六萬元,其個人資產增加為五百三十五萬九千元。
第四次是在九十一年一月,再用融資以每股四十二點二元,買進億豐二百四張,共一千零一十二萬八千元,又在九十一年三月以每股五十七元賣出,每股獲利三五%,獲利三百五十五萬元,現在,張獻祥身價已經變成八百九十萬元了,張獻祥正在積極找尋找下一檔獲利二○%的股票,讓這項實驗正完成。
事實上,除了原本的一百萬元「實驗」資金外,張獻祥還有另一筆七、八十萬元的現金,供作急需用,即使投資賠光了也沒關係,若看準機會,他會拿這筆資金進場,他陸續操作過宏易與群光之後,獲利也不錯,因此兩筆資金加起來,張獻祥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千萬富翁」了。
張獻祥投資邏輯:不貪,且要聚焦
「這實驗的投資邏輯很簡單,是一個複利的概念,只是我把複利的利率水準拉高,期間縮短。」張獻祥的投資邏輯是要「不貪,且要聚焦」。
不過人性畢竟是貪婪的,每個人都喜歡享受天天漲停板的樂趣,不喜歡等待。張獻祥所選的股票,不一定永遠會成為盤面強勢股,例如前陣子盤面每天漲ic,dram類股,完全跟張獻祥的投資組合不同,「別的股票已經在飆漲,我的股票還在那邊晃,你說我能不心癢嗎?」但張獻祥還是不斷告訴自己要忍住了。
「有很多例子是,等到我跑到另一邊去追高時,偏偏遇到高檔休息,輪到跑掉的那邊開始動,就這樣持續的『抓龜走鱉』我的股票就會一直在高檔整理,資產也不會前進。」張獻祥說。
張獻祥克制「心癢」的方法,一是少盯盤,拒絕盤面的誘感,其次,是找人聊天,若現在漲台積電,他就找一,兩個沒買台積電的人聊天,證明他不買台積電的邏輯是對的。另外,找一些投資嬴家的書籍,如彼得林區與華倫巴非特的選股自傳,放在自家的床頭,在迷惑時翻一翻,安定他的心靈,讓他不要去市場「瞎攪和」。
遵循過去嬴家的足跡前進
「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夠從一百萬元變成一千萬元,中間一定有很大的困難度,而找能提供正確訊息的『協力者』,才是幫助我完成這項計畫最重要的關鍵。」張獻祥說。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張獻祥身處在證券業,可以隨時拜訪公司,了解執行長的投資理念。張獻祥認為,「每個人應該在生活周遭的親友找一些在上市上櫃公司上班的人,或是找到在證券界工作的人,以求得到最最正確的訊息。」
「要找到可以信賴的人,是需要經由時間的累積,必須常常檢驗這位協力者的準確度,他講了次,有多少次是正確的,如果他經常都對的話,我就知道下一次我要找誰。」張獻祥點出正確協力者的重要性。
完成創造一千萬元財富目標 張獻祥邁向下一個千萬計畫
「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可以自己開創一種模式,來引領風騷;第二種人是沒有那麼聰明,但他會找一個追隨者,循著他的模式走;第三種則是不知不覺者,只會跟著看,而不去做,甚至走反方向的。」張獻祥自認自己是第二種人,追循過去嬴家的足跡前進。
「時間的等待與聚焦,絕對會讓你創造財富。」張獻祥在完成一千萬元旳目標之後,另一個一千萬元目標也正在啟動,他先將獲利的九百萬元放在債券基金與未上市股票,拿出一百萬元本金繼續以同樣模式達到一千萬元目標,至於一億元的目標,他目前還在思考方法,要等到找到方法後,目前的資產結構才會啟動。至於尋找方法需要多少年時間?張獻祥說,「沒關係,三、五年我都可以等,因為我還年輕,我有的是時間等待。
「改良式波段操作法」 的歷史績效驗證 一般波段操作法很多人都有研究過, 我這幾年一直在研究, 有沒有更省事更偷懶的方法 ,買到就可安穩的睡大覺, 時間到了, 直接去銀行領錢, 不要絞盡腦汁, 每天 提心吊膽 的隨著盤勢 起舞 。 這篇文章是 《利用「簡易目測法」獲取「波段大利益」的秘訣》一文的續篇 ,在前文裡提出可利用簡單目測法 ,即可達到波段操作的目的,文章推出後引起了一些回響 。今天有空, 趁機將這幾十年來的月線資料,作一番整理的工作, 看看其歷史績效究竟為何?好的話 ,即可應用在實戰方面; 不好的話 ,可以作一改良, 使此套系統更臻完善。 操作方法:在下跌末段要隨時注意波段跌勢告終的訊號 是否出現? 簡易的判別法,出現第一根月線收紅 , 下月高點 突破該紅棒的頂端, 立即進場,表示 跌勢 結束了。 要放空 時 一樣, 要在波段最高點時留意 月線有沒有收黑 ,以及 再下個月向下跌破 上月最低價時進場作空。要注意的是 ,突破處要有前面被 突破者二分之一以上的貫穿, 或是吞噬才不會產生騙線。 停損時機: 進場時因為是突破上月的最高價, 按照「強者恆強」的道理, 該月 收紅的機會很大 ,還沒有發現例外的。如果日後一旦出現,是要在進價當月的月線全部遭吞噬, 或是在下月初 破本月最低或最高價時再作停損, 因為在底部打底的行情中, 較常出現, 頭部至今尚未發現。 按照時間由近至遠的順序, 排列如次。附歷史績效,為了方便統計 , 以大台一口進出,不考慮加碼 ,不計交易成本 ,與結算日換倉的手續費支出, 見價生效,只討論 上漲波段以節省篇幅。 1、4044 至今 92年4 月~ 參閱前揭文 , 6 月 4640進場 迄今 ,一口單獲利超過27萬, 可續抱。 2、3845 至5141 (91年10月至 92年1月) 參閱前文 , 4683 進 ,4384停損出場,虧損59,800元。 3、3411至 6484( 90年9月至 91年4月 ) 以下是逐月追蹤明細。 90年10月收 3903, 紅, 最高價4101已突破前月黑k二分之一處--- 4077, 故 密切觀察 下月是否轉向,準備隨時 進場作多。 11月收4441 , 4102買一口。 12月收 5551 , 紅, 續留 。 91年1 月 收5872 , 紅, 續留 。 2月 收5696 ,黑 ,觀察下月 是否會轉向。 3月 收6167,紅, 本月一開盤 即往上,續留 。 4月 收6065,黑 ,觀察下月 是否會轉向。前月紅棒二分之一處是5919, 故知5 月一見到5918,就是多頭最佳賣點與波段放空點。 5月收5675, 黑, 已轉向 ,5918停利出場 。總計這口單子 獲利 363,200元。掌握住波段的59、1﹪漲幅。 4、 5422至 10393的走勢( 88年2月至 89年2月) 從日、週線圖上看, 本波分成兩段上漲:5422至8710 與 6776至10393,中間修正跌幅將近兩千點, 月線圖上觀察,利用改良式波段操作法 進出, 卻是 一波到底, 如果相信此指標 的功效, ?發熱衣搶市i以吃滿總漲幅的大部份, 而不至於中途 低價殺出, 漲高了才後悔莫及。 (過程從略,下同) 88年3月 6384進 , 89年3月 9198停利出場, 獲利562,800元。掌握住波段的56、61﹪漲幅。 5 、4474 至10256的走勢( 84年 8月至 86年 8月 ) 見前揭文 ,85年3月 4983進 , 86年9月 9579停利出場,獲利919,200元。掌握住波段的79、49﹪漲幅。這是利用此系統操作,獲利最多 ,相當績優的一次操作了。 從這個輝煌的記錄可以得知, 大波段時間延續的越長 ,上漲的幅度越大, 操作績效則越穩定。這是相對的。 6、5125至 7228的走勢(83年3月至83年10月 ) 83年5月 5977進, 83年10 月6828停利出場,獲利170,200元,掌握住波段的40、47﹪漲幅。 7、3740 至6719的走勢(82年 9月至 83年1月 ) 82年11月 4139進 , 83年 3月5231停利出場,獲利218,400元,掌握住波段的36、66﹪漲幅。 8、3098 至 5091的走勢 (82年 1月至82年4月 ) 82年3月 4447 進, 5 月4385停損出場 , 虧損 12,400元,所幸損失不大。 9、2485至6365的走勢(79年 10月 至 80年 5月 ) 79年 11月 3576進,80年1月 3772停利出場, 2月 4534再進, 7月 5556停利出場。 1月時最低曾打到3142, 而此系統適時 發揮功能 ,避開這一段下殺的險惡行情。沒有讓人太失望 。總計獲利243,600元,掌握住波段的31、39﹪漲幅。 10、4645 至12682的走勢(78年 1月至79年 2月 ) 78年2月 6202進, 7 月 8303停利出場, 該月最低點7699見價後強勁反彈,當月收 9504,最高為9532,次月9533買一口 。 在 上漲行情中不要逆勢 作空 ,出場即可 , 待時機成熟時再行介入可,買價高 ,買的安心最重要。還是一樣,要買在下月破本月高點處 ,以免行情反覆 ,投資人禁不起幾次折騰,信心儘失。 78年 12 月9023 停損出場, 又如同上次一般,最低來到7888,月收高,當月最高9686,故再次介入點是次月的9687,買一口。79年 3月 10928停利出場, 完全避開 這次行情結束後重挫至2485的下跌命運。總計獲利566,400元,掌握住波段的35、24﹪漲幅。 11、2297至 8831的走勢( 76年 12月至77年9月 ) 77年2月2909進, 9 月開徵證所稅事件, 大盤19根無量跌停, 當月最低5585 ,收6226 ,以此點當成出場點,計獲利663,400元,掌握住波段的56、89﹪漲幅。 12、636 至 4796的走勢(74年 7月至 77年9月 ) 74年9 月714進,75年 4月915 停利出場; 6月 951進 ,8 月934 停損出場 ;10 月948又 進,這次真的要上漲了,76年 6月1696停利出場 ;7 月突破前月黑棒 實體頂端1879進 , 10 月3767停利出場。總計這段獲利564,000元,掌握住波段的67、79﹪漲幅。 13、421至 969的走勢( 71年8月至73年5月 ) 72年3 月 515進 ,73年10 月852停利出場 ,總計這段獲利67,400元,掌握住波段的61、5﹪漲幅。 14、188至 688 的走勢( 63年12月至67年10月 ) 64年1月收長紅,一 舉突破前月黑k兩倍以上之實體, 對於這種情形我建議還是等月收 ,下月破本月最高價再行動,以免產生騙線的行為。 2 月260 買一口, 三月 最低243完全跌破前月低 244 ,這種情形也是在考驗投資人的信心,要等下月開盤才決定去留, 因為一月 是長紅,二月小紅, 可以設長紅的實體一半的位置-- 220作為停損, 果然4月一開盤就上, 化解了一場危機 ,是故 起始保證金最好是維持二倍的優勢, 比較禁得起盤勢的震盪。64年11月 328 停利出場, 65 年1月331再度上車, 65年6 月358停利出場。月線圖上觀察, 這是極為 反覆的拉拒行情 ,多空都是吃力不討好的。 65年12月 318進, 66年3 月331停利出。 66年9月 359 終於逮到了波段行情,67年11月622停利出場。 總計這段漲勢獲利74,600,掌握住波段的74、6﹪漲幅。 這個績效不但沒有虧錢還是賺錢的,可見作波段還是較短線進出有利。 15、93至 514的走勢( 58年 12月至62年 12月) 58年7 月100進 ,60年8 月129停利出。 60年12 月129進, 63年 2 月451停利出場。總計這段漲勢獲利70,200,掌握住波段的83、38﹪漲幅。 16、 92至 111的走勢 ( 56年1月至 57年3月)
56年2 月96進 ,57年4 月104出場 ,總計這段漲勢獲利1600,掌握住波段的42、11﹪漲幅。 討論 所謂波段操作一定是順勢追蹤系統,這才符合字面本義,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 可以一波到底操作的技術分析工具, 經歷史資料驗證, 這套系統 使用在月線上成效最佳,真可以買了睡安穩的覺。 本文全面檢討56-92年間這37年來,台股的所有月線資料盡收眼底,經過整理 將要點歸納如下。 、總計37年間 出現大小上漲波段共16次 ,使用此系統操作虧損的次數是2次,也就是說 利用此指標 ,有87、5﹪的機會, 在波段結束後結算將會是賺錢的 。虧錢的兩次,一是 3845至 5141 那段,輸 59800 元;一是3098 至 5091 那段,輸 12400 元, 所幸金額都不大 。總結這兩次失敗的原因 ,皆是 波段延續的時間太短 ,都是上漲3個月 , 此系統設計的原理扣除掉 月線突破與跌破 頭尾的兩次,最少要有4個月以上的波段, 才符合本系統使用。 值得慶幸 的是,台股這幾十年來的上漲波 ,基本上 皆 在延續的時間上符合 此要求。如3740 至6719這一段上漲雖僅4個月,操作也是賺錢的。 、在賺錢的14次中, 按照金額多寡從低至高的順序排列 ,其結果如下:1600 、67400 、 70200 、 74600、 170200、 218400、 243600 、270000(本波尚未結束) 、353200、 562800、 564000 、566400 、663400 、919200元 。 扣除掉 前面4次 係56-74年間,指數在1000點以下的金額 不足10萬元 不計 ,剩下的十次其均數是453,120元, 我們注意到它已出現了規律 :21-27 萬 一組 ; 35 萬單獨成一組 ;56-66 萬一組 ; 超過90萬的自成一組。以此次上漲為例, 下一關將是 35萬,以及 均數45萬,換算成上漲的點數將落在 6390 點與6890 點間。 、在賺錢的14次中, 利用此系統掌握住整個波段的上漲幅度其百分比例,從低至高的順序排列( 不計此次上漲波 ),其結果如下:31、39 ,35、24, 36、66, 40、47 ,42、11,56、61, 56、89 , 59、1, 61、5, 67、79 ,74、6 ,79、49, 83、38﹪。平均是55、79﹪,超過半數 。也就是說利用此系統的績效, 能掌握注全部上漲幅度的五成五, 算是還不錯的指標了 ,略差於週新三價線的績效。參閱 拙文 《新三價線的活用- 重要篇》。最主要的是,利用此系統每月月底才看一次線圖,能有此佳績 誠屬不易。 、運用此系統從發出買訊至波段高點出現, 按照時間由小至大的順序,排列如下:2、 2、 2 、5、 5、5 、 6、 6 、7、 7、 7 、8 、9 、11、 14 、18個月,(有幾次--- 74年以前,買進後下一兩個月內,因行情處於打底階段, 隨即停利出場的不計 ),其均數是7、1個月。要特別注意5-7這幾個月密集出現,所代表的意義, 佔了所有數據的一半。也就是說利用此系統進場後,大約經過半年的光景,就要考慮 中長期頭部可能即將發生了。 因為此系統的進場點,已經晚人家一兩個月了,
、為了改善此系統 使其趨於完善, 最主要的是出場點的拿捏 還可再加強 ,或是 與日或週新三價線搭配,在一口單的獲利已經超過35萬元時,或是時間已經超過半年時,要隨時留意大盤是否有作頭的跡象 。這幾年 行情 應該也是 來回打底的情況居多的,扶搖直上的機會不大 !可利用 其他指標搭配,互相勘察,其具體實施步驟 ,容深入研究過後再作報告。 結語 這套操作系統 我一直有在注意, 但是尚未有系統的完全用在實戰上 。 今日具體成文, 又有歷史資料的佐証 ,當屬可信。最主要的,這是屬於懶人指標的一種 , 不看盤 、不畫線 、不聽消息、 一個月久久才看一次線形即可, 憑著目視即可應對 。這很適合 長年在外工作的上班族使用, 大概 今後要再找到比這套還優秀的系統也是較困難的。 本波段上漲, 參照此系統的歷史績效研判 ,高點可能落在6390—6890間,這與從線路圖分析所得的結論差不多, 當有其一定的參考價值。
利用本系統的進場點是去年六月,參照前述討論分析,在進場8-9個月後,上漲行情可能即將出現轉向的機率頗大, 換算時間約當今年2月至3月間 ,這要提醒投資人特別留意!
日本千億富豪的賺錢哲學-系山英太郎系山英太郎白手起家,30歲即擁有幾十億資產,經營18家公司。他32歲投身政治,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在日本政經界呼風喚雨。1998年,他退出政壇。現任湘南工科大學理事長、總長。獨門投資術:
我投資股票30多年,一貫以反市場操作為原則。當100個投資人有99個看到股票下跌而慌了手腳,拼命售股票的時候,我就買進;反之,就出。不過,我投資股票的錢不會一次用完,而是先投資1/3或者1/2,剩下的錢留待股票下跌時攤平運用,賺到15%或者20%就脫手。
我做股票時就專心做股票,吃飯時專心在食物上,睡覺時就好好睡覺。我總是傾注100%的熱忱,認真投入當下所做的事情,毫無雜念,盡力而為,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不論遇到什麼情況,我都相信將來必然成功,不愉快的事立刻拋諸腦後。
我關注社會的所有動態,因為它們都關系到我的投資活動。換句話說,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我每天都 發熱衣流行指數窩在房間裡,面對股票,努力賺錢。即使外出,我也積極觀察和掌握信息。操作股票,就必須付出這樣的時間、體力以及耐性。我想一般人可能做不到吧。然而,若只是單單看著股票上漲就高興,下跌就消沉是無法根據股票賺錢的。
利益至上交往法,我在2001年秋天和2002年春天,兩度針對全日本經營者舉辦研習會,在研習會上,我開宗明義地表示:“別和窮人交往。”
窮人有兩種。一種是字面上所指的“沒有錢的窮人”,跟這種人交往,只會陷入老是自掏腰包的境地。如果想要存錢,就必須節省這種不必要的花費。想找人一起吃飯、喝酒,找比自己有錢的人作伴當然更為明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喜歡身邊圍繞著沒錢的人,享受他們的阿諛奉承。但是窮人只是向錢低頭而已,不論你曾經給過他們多少好處,當你沒錢時,這些人就會忘記你曾經施與的恩惠,兩腳開溜而去。
人際關系本來就是施與受的關系,如果只有施當然只有損失。而另一種窮人不只是沒錢,也缺乏有益於人的信息和娛樂別人的才能,毫無利他的價值。雖然我說“別和窮人交往”,但如果哪個沒錢的人有值得我們請客的價值,那麼即使他再窮,我也樂意和他交往。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擁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信息,花錢在他們身上絕對不會浪費。我從與他們交游閑聊中得到的信息,往往成為生意上的靈感。由此看來,為他們花錢其實是很便宜的投資。也就是說,我與別人交往時,經常在瞬間計算著投資效果。
該享受怎樣的生活,事實上我是個不花錢的人,因為我根本沒有“賺錢了就要揮霍”的想法。當我打著系山的名號外出應酬時,不得不去一流的酒店,但是平時我自己吃飯,都是很隨便的。當然更加沒有興趣購買什麼高級名牌服飾,平時生活比較簡樸。不過,我願意在車子上花大錢,汽車之外的奢侈就是游艇。當我在股市賺到錢高興得合不攏嘴時,我耗資30億元買下一艘游艇,這是一艘豪華的四層樓大船,我搭乘這個船環游了世界3趟,充分享受了航海的樂趣。
終身學習拼命求解答,我很喜歡“終身學習”這句話,碰到不懂的事情,我不會擱著不管,反而會拼命去尋求解答。年齡漸長之後,我至死都不願意被時代淘汰。我請老師從“計算機能做什麼”開始教我,3個月後,我成立了自己的網絡,發表我個人對時事問題的看法。我打心底認為,學會計算機真好,我的世界一下子拓展開來,收集信息也變得輕松方便。
終身學習。從今以後,我仍要繼續發動我這老邁的軀體,勇於挑戰新的事物,了解未知的世界。
賺錢的最大秘訣,常常有人問我:“對您來說,賺錢是什麼?”首先,以“忍耐”為重。就是即使身處逆境或貧困深淵,也要相信明天就會成功而堅忍不拔。例如,當股價不斷下跌,你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甚至想要自殺時,你也必須忍耐,不可放棄鬥志。如果工作得不到預期的成果,也要把痛苦當作經驗而忍耐下來,相信總有一天能夠雪恥報仇,從不幸中努力向上爬。其次,“信”。這裡不是指成為一個宗教家向窮人化緣討錢,而是認識許多能夠互相幫助的人,以拓展人脈。如果能夠成為愛許多人,也受許多人信賴的人物,事業自然興盛,大家都能夠賺錢。
那麼,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我不認為有錢之後就要過奢侈的生活。忍耐,努力,認真工作,成為一個愛人、受人信賴的人,事業自然會興盛。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挑戰新的事物”。就我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賺錢累積財富方面,我的成績相當優異,即便經濟不景氣,我的資產還是一直增加。
向身價 1兆 的超級富翁 ~ 華倫. 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學習
本文轉載自金周刊
吳傳森,今年四十三歲,退伍之後就一直是銀行行員。但是,憑藉自己敏銳 的投資眼光,四十歲以前,就擁有一億元的財富。現在,他是聯發科技董事以外,持股最多的個人股東,全家擁有二千五百多張聯發技股票。從五年前以七百萬元的資金,在未上市投資華碩以來,他的投資報酬率近百倍。儘管股市下跌,每個人的財富都縮水了,但對吳傳森而言,長期投資帶來的獲利,絲毫不受衝擊。
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百發百中的股王投資高手
在中部的銀行界,吳傳森的傳奇故事,連他的董事長、總經理都佩服不已。要有異於常人的投資報酬,勢必要有相當另類的投資哲學,很多人選擇「分散風險」,吳傳森的投資方式卻一直是「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藍子內」。而這一個籃子,幾乎全部都是掛牌上市後的股王,從華碩、技嘉、廣達、敦陽、智原到聯發科,吳傳森可以說是百發百中的「股王投資高手」,從未失手。七月二十三日,聯發掛牌第一天漲停板,但是第二天就結束蜜月期,股價三一四打開的那一天,台中地區某券商賣出兩千五百張,不少投信、法人還誤以為台中哪一位市場主力或聯發科的大股東「倒貨」。原來,賣出這兩千五百張聯發科技的人,正是吳傳森及其家人。其中,他個人就擁有約一千五百張。「一千五百張聯科技的銀行經理」,乍聽之下令人難以置信,他不是什麼豪門世家之後,也沒有投信、法人專業投資的背景,只是一個慎選投資標的的小股市投資人。剛踏入社會不久,他還是一位向銀行借錢養家,薪水全部用來繳利息的年輕人。不過,從五年前一一O元左右買進未上市的華碩,到現在手中持有的聯發科技,市值五億多元,吳傳森的投資報酬率達一百倍,即使面對金融風暴、政黨輪替之後的經濟衝擊、九一一風暴,對他的投資也毫無影響。
吳傳森的投資哲學很特別,也很簡單,他看了巴菲特的投資原則,認為投資一家公司要看長期的市場競爭力,也要看經營者的道德修為,他認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樸實與敬業,投資兩年半,獲利十倍:也欣賞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的果斷與認真,也曾經在市後投資了一些。
三年前開始布局投資聯發科以華碩為例,當初從未上市股中選擇華碩,除了經營者的誠信好、股東權益報酬率很高之外,因為華碩當初在主機板的技術水平也是最高的,更重要的是公司負責幾乎等於零、財務保守穩健。所以,從一九九六年下半年,他以手中的七、八百萬元,開始從未上市盤商分批買入已經鎖定相當具有未來性的華碩,成本大約在一一O元上下,抱了兩年多,一九九八年每一張配了一點五張,股本遂漸膨脹,華碩上市之後,大約在七、八百元左右全部出清,獲利十倍。由於感受到華碩的股本已大,且筆記型電腦遂漸取代個人電腦,他把華碩的獲利先後換到技嘉、廣達兩支股票上。因為兩家公司的競爭者又變多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賣掉,手中的資金此時已有上億元了。
與好股為友 不炒短線因為敏銳的嗅覺及專心的研究,筆記型電腦之後,吳傳森選擇了軟體業,他把資金分成三份,分別放在智原、敦陽,以及從事IC設計的聯發科上面。不過,因為聯發科的上市準備期比較長,智原、敦陽上市後他也先後賣出,全部的資金都放在聯發科技 身上。「軟體業的時代過了,接著應該是IC設計的時代吧!」所以,一九九九年中,他已經前往聯發科技參觀了五、六趙,也充分研究過這家公司未來兩、三年的前景、財務結構及盈餘成長率後,就開始了他在聯發科的投資布局。從未上市盤商手中,吳傳森五張、十張,一步一步慢慢收購聯發科的未上市股票,當時,聯發科技在未上市從二百五十元左右一路漲到五、六百元,吳傳森不知不覺就愈買愈多,連同家中的兄弟姊妹、父母親加起來,總數一度超過兩千五百張,算是聯發科技董監事以外最大的個人股東。
一九八二年從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當完兵後一九八四年考進銀行當行員。因為家境窮困,吳傳森還向公司借了三十萬元信用貸款做為家用,希望改善家人的生活。當時銀行信用貸款的利率相當高,大約一七%,那時每個月只有一萬多元的薪水,利息是吃重的負擔。
每天做功課 認真察訪公司一九八七年還清借款之後,吳傳森開始以僅有的少數積蓄購買封閉型基金,後來,他養成了每天做功課的習慣,從工商日報、經濟日報到各種財經雜誌的訊息幾乎都不放過。另外,他有一個特別的嗜好,就是利用假日看公司,每一家所投資的公司,他幾乎都不厭其煩地「察訪」無數次。
今年四月間,茂矽股價還在二十六元上下的時候,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朋友,手中握有一千多張總成本三千多萬元的茂矽股票,因為賠了三、四成,捨不得賣。在私下聚會的場合,吳傳森建議他先認賠殺出,將剩下的兩千多萬元投資當時二百六十元左右的聯發科技。可是,這個朋友很猶豫,也覺得聯發科的股價太高了,他對DRAM的未來比較有把握。結果,現在一千多張的茂矽嚴重縮水,剩下幾百萬元,如果換成聯發科技,總市值已經超過五千萬元了,這個朋友後悔不已!
「江山代有股王出」,現階段,吳傳森認為聯發科的股本並不高,公司仍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他認為未來兩年仍有不錯的表現。所以七月掛牌第二天賣出他就後悔了,又分 批買回來。
遵守巴菲特投資原則 買華碩獲利十倍「下一支股王在哪裡?」因為吳傳森投資股王的傳奇經驗,很多朋友或同事經常會問他,他只是很低調地說:「目前還沒有吧!」不過,他對目前市場上的生物科技熱潮並不看好,不但研發的成本高,獲利也不可能像聯發科技一樣,毛利五、六成,等於是賣兩顆IC賺一顆,「現在哪裡找得到獲利這麼好的公司?」
如 暖暖包果把手上握有的聯發科技股票換成現金,吳傳森已經可以無憂無慮地過退休生活。不過,十幾年來,他依然在銀行過著規律的上下班生活,開著五年多前買的富豪汽車。他的投資眼光也獲得長官的賞識,一九九九年獲得推薦調派銀行信託部擔任科長,負責證券投資研究,也剛好符合吳傳森的興趣。而這一份「月薪八萬元」的固定工作,也是吳傳森用來鞭策自己最主要的動力。股票投資上的獲利,對他的生活方式並沒有任何改變,個性保守、低調的吳傳森,還是選擇當一個默默耕耘的銀行行員。在股市投資上,資金、膽識與見解三者缺一不可,要有異於常人的獲利,更要有不同的見解,吳傳森的投資哲學,就是用心、小心,選到了好股票就要「不動心」,與好股為友,不炒短線,才能有倍數的獲利。至於選擇準上市股票為投資目標的原因,吳傳森說,是因準上市公司已經申請核准上市,距離上市目標不遠,財務報表公開,看準目標,迅速下手,就可放心買著放,不必天天看上市盤面。只要選好股,自然不太會受大盤影響。至於所謂的股市名嘴,他從來都不相信。累積一定的財富 之後,他也不像一般人有自行創業,再創一片天的雄心。吳傳森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對於一些戰戰兢兢、踏踏實實經營公司的人,他的投資,就等於是支持這些人。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能夠累積這些投資獲利,吳傳森的心得是「全心投入」,選擇投資標的、自我挑戰,自然就有收穫
吳傳森的股王投資學即使在股市闖蕩數十年的老手或是投資報酬率績優的創投公司,要從未上市股中尋找「股王」,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更何況要「百發百中」命中,吳傳森五年獲利百倍的「奇蹟」,除了用心、小心,選了好股不動心三大訣竅之外,最特殊的投資方式是他不厭其煩地「察訪」公司。之所以稱為「察訪」主要是因為他並非以專業投資人的「特殊身份」,直接打電話約公司拜訪,而是私下「探訪」。對於已經從許多報章雜誌、書面資料「相中」的好公司,吳傳森經常是利用周休二日的時間到公司門口張望,碰到從公司走出來的員工,就私下和他們聊天,問一些公司接單、營運狀況,是不是趕工加班、生產線的進度等等。有時候他會以「小股東」的身份表明來意,公司的主管還會主動邀請他入內參觀,像華碩、廣達、聯發科技,吳傳森都去了好幾趙。一般投信法人、創投公司都是透過公司安排才去參觀,吳傳森認為,這樣的方式其實看不到公司真正的一面,許多公司的財務報表也一樣,表面上做得很漂亮,實際上問題一堆。
由於他所選擇的股票投資,幾乎都是以準上市公司為主,除了評估比較公司近兩、三年來的財務報表、親自看工廠之外,吳傳森另外一些考量的原則是公司形象佳、股本小、產品有獨占性及前瞻性、會照顧小股東,產品又具有世界性的市場及創新研發的能力,有了這些特徵,幾乎就接近投資的「股王」。
最引人入勝的波段行情 作者:zone3世間的財富累積方式不外乎時間和價差兩種因素。 時間茲生利息和薪資,價差來自於低買高賣的市場行為。 富人掌控了時間的優勢,---利用微薄的薪資換取員工的勞力付出,利用雄厚的資金賺取滾滾而來的複利。 富人也佔有價差的優勢,---能夠從劣勢團體或國家搜括廉價的資源,然後,再利
用高度科技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回過頭來,賺取低買高賣的豐潤價差。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投機市場,優良的操作績效也是來自於時間和價差的優勢。
時間的優勢來自於,正確掌握價格的高低循環變化,在市場的低潮大量買進,在市場的高潮大量賣出,這樣也就能夠同時掌握了價差的優勢,賺取波段行情的豐富價差,----很多交易人夢寐以求的就是遇到一波大行情﹔能夠順利的低買高賣,或是高賣低買。
但是,價格的高低循環應該如何去掌握?有些人說漲者恆漲,跌者恆跌。可是至今為止,筆者看過很多市場的大風大浪,卻從未見過有所謂永遠的多頭市場或永遠的空頭市場。------市場的價格起伏就像宇宙間所有現象一樣,週而復始,循環不已。
通常我們都是處在支撐和壓力的夾縫中,猜測行情將先往上穿越壓力,或是將先往下穿越支撐,如果我們的猜測是,往上穿越的機率比較大,就是做了漲勢的研判結論,反之,如果是猜測往下穿越的機率比較大,就是做了跌勢的研判結論。 在這種往上穿越或是往下穿越的猜測過程中,我們所根據的理由,竟然只是高低價位排列的順序。也就是說, 如果高價出現的順序優先於低價,則合理的猜測就是低價會繼續產生,也因此往下穿越的機率比較高,可以做出跌勢的研判。
如果低價出現的順序優先於高價,則合理的猜測就是高價會繼續產生,也因此往上穿越的機率比較高,可以做出漲勢的研判。
問題是,根據高低價位的排列順序,再反過來研判未來高低價位可能的排列順序,這種邏輯有一點自我完成的味道。除非您設定整個猜測的過程是侷限於某個時段之內。這樣做就可以大大地提升猜測的準確度。
由此可見,單單掌握市場的漲跌脈動還是不夠的。漲跌脈動只是市場的局部性價差變化,---縱貫整個市場的,還有週期性的時間脈動,這是交易人不可不知的道理。
每年四O%投資術
引用自:台灣證卷交易所
用低估的價格去買 獲利機會才高 但什麼時候是低價呢?葛林布雷提出一些美國的例子,轉換應用在台灣也行得通。例如台北有一家知名的「x忠」麵線攤,一碗麵線賣30元,一天能賣1,000碗,假設一碗淨利25%,一天營收3萬元,可賺7,500元,一個月淨賺22萬5,000元,一年270萬元。如果今天老闆心情不錯,願意把他的麵線攤一半的權利賣給你,你願意花多少錢去買呢?
如果花270萬元去買,表示2年就可以回本,風險不大;如果花540萬元購買,回收期不但提高到4年,還得負上不小的投資風險。萬一旁邊又多了另一家一樣好吃的麵線攤,因為競爭者分食市場,導致營收、獲利下降,回收期又得往後延,甚至可能虧損。相反地,如果老闆願意以50萬元代價出售麵線攤一半權利呢?恭喜!這代表投資麵線攤應該可以賺錢。
投資王永慶與王又曾 結果大不同 還有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另一家「x信」麵線攤同樣花50萬元開分店,這家麵線攤或因口味較差、或是地點不好,生意比較差,一年只能賺50萬元,但也要你投資25萬元,這時你該投資哪家店呢?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選擇與生意好的合作,才是正常的投資,因為同樣投資25萬元,生意好的盈餘報酬率與資本報酬率會比生意差的高很多。
如果一家企業沒有特殊之處,沒有推出新產品,也沒有品牌地位與強勁的競爭力,那麼這家公司的獲利也不會太好。簡單來說,能創造高資本報酬率的公司,可能擁有某種特殊能力,使對手無法追上,而有高資本報酬率的企業,更有可能把部分利潤轉投資,又賺到高投資報酬率,這種公司,營運能力強,能創造高盈餘成長率。買賣判斷法則 [轉貼]一般人選股不外乎基本面與k線技術面來認定此股的好壞 其實在市場上會看k線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一般k線已經無法突破盲點了 如果真正要在市場上打敗所有市場的人 唯有這四樣法寶永遠不會變的 k線理論是種參考值 不能完全命中大盤的盲點 多空方向判斷 如果你省略的籌碼與量的變化 那你已經被市場上的主力牽著鼻子走了 現在公告以上4 點理論供參考 1籌碼:股市如賭場 沒有人在吸貨此股就不會漲 這股票只是一種賭注 在於你壓對與錯而已 不用太重視基本面 一隻股票被市場上主力買進籌碼時 往往是消息面是壞的 不可能是好的 所以說股市在怎麼玩還是籌碼的玩法而已 你都我撿 生生不息到百年 2量能:大盤跟個股上的變化 往往要考慮量能的脈動 不能不考量 上漲過程中初期都不會爆量 如果真的爆太快量 也只會爆一天 往後量會再縮 做收斂動作 此方式是為了要控制量能穩定上漲 不要過速 這樣個股上可以輪流上漲 也可以達到資金有效的流動 個股都能夠上漲的目的 我們可以注意市場上股票往往都是一波一波股票在輪流上漲 所以大盤量能控制是重要考量 這一種也是生生不息到百年 3均線:均線的變化不外乎5ma 10ma 20ma 60ma 120ma 240ma 以上是整體大盤跟個股都可通用的一種大家的平均成本 一隻股票要上漲之前5.10.20ma均線會是密集交叉向上的 在於交叉向上時 你在抓股票時 要先考量到大盤方向是往多還是空 相同的要往下跌時 均線會密集 再開始下跌 你可以自己去看大盤的k均線就知道了 所以均線是可以斷定大家成本 一般要先看確認大盤以後才考慮個股切入這樣就可以避開風險性 切入股票也安心 這方式也是生生不息到百年 4缺口理論:跳空往上與往下的缺口 往往是先反應股票的一種心理 多頭時的盤整區 會出現跳空往上 這是要脫離此盤整區所要用的動作 也是要軋空頭所必須的一種跳空理論 跳空往上後不回補屬強勢 會再往上推升 相對的跳空後3日內就被回補了 表示之前盤整的籌碼在上面已經賣出了 這裡的盤整區是失敗的 是會破這區域的 也是轉多為空的一種訊號 相對的跳空往下 會出現時是盤整一段時間後的慢性盤跌後的用力跳空往下 是空頭要讓之前多頭盤整區的籌碼出現緊張情勢 產生多殺多的動作 往往跳空後不回補後 這方向性會照跳空方向直直走到終點區 也就是均線密集區才會休息 這方式到百年後還是會用的 羽絨外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