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鹿港古蹟保存區
古早的鹿港以貿易為主,古街道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因為瑤林街、埔頭街與河川平行,又靠近港口,便形成船家和商店的聚落中心。瑤林和埔頭都是泉州地名,兩旁建築屬清代的格局和風貌,政府為發展觀光事業,將它列為古蹟保存區,1986年斥資整修古街,才使得原有舊貌得以保存下來。
要探訪古蹟保存區,可以從新祖宮進入埔頭街,或從另一端的民權路進入瑤林街,這兩條街連結在一起,彼此相通。新祖宮和天后宮、興安宮,同為鹿港的三座媽祖廟,走幾步路,就是老人會館,原來的港口就在老人會館對面,如今成為停車場和流動攤販聚集的地方,有人在紅磚圍牆邊,擺上十來個彈珠檯子供人玩樂。
發熱衣
走在紅磚步道上,很快就會沾染到整條老街的古樸之美,閩式風味的老房屋,緊靠在一起,每戶人家都貼上門聯,有的人家門楣上掛著堂號橫匾、辟邪物、八仙彩、彩繪姓氏燈籠,讓整條街更添古意。整修後的古街,木製門框、窗檻都被保留下來,裝回原處,居民的生活型態從沒有因此改變,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開店做起生意來,每遇假日人潮湧入,不但老街擠滿遊客,店家屋內更是喧嚷不休。走進屋裡,屋形大多狹長深進,屋主在前落做生意,後方則作為居家之用,屋內還有天井,方便採光和儲存物品。
古街的生意包羅萬象,有喝茶、喝咖啡的雅座,有販賣傳統藝品、童玩、紀念品的商店,有賣麵茶、茶葉的,有懷舊餐 發熱衣廳、柑仔店,有販售當地特產的,賣烏魚子的店鋪,還在屋前曬烏魚子,連公益彩券投注站也來湊熱鬧。因為這裡有吃的、玩的,特別是一些容易勾起童年往事的畫面,最常吸引上年紀的阿公阿嬤的興致,可以在老街耗上半天,仍不覺得疲累。
瑤林街靠近民權路這邊,『三槐挺秀』前的『半邊井』,流傳一個感人的故事。話說,這大戶人家有慈悲胸懷,鑿了一口井,用圍牆分隔成內外兩半,牆內的一半自己使用,牆外的一半供給沒有能力鑿井的鄰居自由取用。故事充滿濃郁的人情味,雖然事過境遷,但這種慷慨助人的精神,每每成為鹿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不斷被人頌揚。
《《生活小品繼續》》
發熱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