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不為升學率, 美國也能力編班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0k2hmgmCGRCJan6M3cKydYCPjQ--/article?mid=1959&prev=1960&next=1958&l=a&fid=40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毛巾底襪是不是沒機會了請問請問用一言難盡…換新襪
不為升學率, 美國也能力編班
台灣嚴禁國中能力編班,但美國的數學、閱讀課,卻是從小學起就依不同程度,分級、分班教學,程度好的國中生,甚至可跳級上高中課程;
但台灣受限於聯考升學壓力,能力編班往往幫孩子貼標籤,無法真正因材施教。
在美國馬里蘭州蒙哥馬利市胡佛中學任教的劉淑茹指出,美國教育體系的能力編班,從小學就開始,從未停止,且把學生的能力區分得很詳細,但目的是為了鼓勵因材施教,而非為了拚升學,給孩子貼標籤。
她指出,美國的孩子進到幼稚園後,平時就有許多檢測,評鑑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升小一後,就依評鑑結果分班上課。
學期結束時再請家長自己評量孩子的程度,看看是否要改變孩子目前的編班,老師、學生與家長密切溝通,不是由校方獨斷決定編班方式。
例如上數學課,美國的學生就會依程度分成好幾級,跑班上課,程度好的小三或小四學生,可能會跳級上國中課程。
資優國中生,也可能到鄰近高中上數學課,校方通常有專門的老師幫這些程度好的孩子上課。
不過,劉淑茹說,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程度沒那麼好,雖校方建議跳兩三級上課,家長仍覺得跳一級就好。

劉淑茹指出,即使上同一班,還會依學生程度區分成不同小組,雖然上同樣課本,但考不一樣的試卷,充分因材施教,學生不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評論/不分組 學習效果一起差
台灣中學教育最受詬病的,是嚴厲的升學競爭帶來教學不正常,考試領導教學。而罪魁禍首經常指向中學老師校長們,但如果不是多數家長要求,老師與校長們怎會自找麻煩?
儘管抱怨升學主義,絕大多數家長都不能容忍學校升學率太差。升學率差的學校,不論如何快樂學習、五育健全,都面臨家長用腳投票、學生流失的困境。
家長為何如此在乎升學率?理由很簡單。同樣能力的人,教育程度愈高者,所得與上升機會愈好。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優於後段學校畢業生。
公立高中與大學嚴重不足,入學考試成績差的學生還得面對私立學校的高學費。當學費制度與就業市場都如此懲罰後段生時,家長能不關心子女的升學機會嗎?
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升學競爭似乎遠不如東亞國家激烈?經濟因素與文化因素可能同等重要。
西方國家公立大學與中學普及,成績較差學生不必立即面臨私校高學費的懲罰,考試壓力自然較輕。西方勞工階級所得高,社會福利好,技術工人所得不亞於一般大學畢業生,讀不讀書差別不大。
但隨著亞洲廉價勞工的競爭強化,西方勞工的好日子正步向終結。而台灣的勞工從未享受過高工資,追求高教育以便向上流動,脫離苦日子,難道不是很理性的選擇嗎?
除了經濟理性,文化因素可能也是東亞國家升學競爭嚴重的原因。東亞國家在短短幾十年內經濟起飛,憑藉的是忍人所不能忍的勤儉,可以日夜加班,低價競爭,成為全球工廠。大人勤儉,也教育小孩勤儉。
比別人多用功幾分,比別人少玩一點。東亞國家升學主義的來源,正是東亞賴以經濟起飛的勤儉精神。一面享受東亞勤儉精神的經濟果實,一面想消滅升學主義,其實是不可能的任務。
任何改革必須面對現實條件,認清可變及不可變。
在經濟上,如果公私立學校的學費不拉平,如果勞工與低層白領的薪資始終偏低,則家長期望子女用功考上公立學校、升學脫貧的壓力是不可能減少的。
要降低升學競爭的經濟誘因,請先拉平公私立學校的學費,並且提高勞工薪資。
在文化上,讓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依賴勤儉精神來帶動經濟起飛的東亞國家,是不可能消滅升學競爭的。請停止快樂學習的幻想。除了少數條件特殊的家庭,多數人沒這個命。
但如果我們實在不能減少升學競爭,至少可以提高競爭的收穫。中小學課本單薄,或考題簡單,都不會減少競爭,只是提高反覆練習簡單考題以避免錯誤的動機,反而降低學習的內容。
因此,請放棄刪減教材以求快樂學習的幻想。
其次,目前中學拒絕能力分班,結果是程度低者鴨子聽雷,程度高者浪費時間,降低多數學生的學習效果。
改革之道是,中小學應該能力分組,因材施教。程度低者,落實補救教學。程度高者,增加學習內容。在勤儉起家的東亞,學習與考試的辛苦無法消除,但辛苦要有收穫。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