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遺憾與沉重....什麼力量動員了仇恨?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TV2peqTSU9EuukLQc0c/article?mid=113512&prev=113513&next=113511&l=a&fid=7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丙烯酸酯纖維發熱衣跑路馬拉松小子
遺憾與沉重....什麼力量動員了仇恨?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日前友人寄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我會生下一個身心挑戰兒,是因為我很缺德。
這位作者不滿我對台聯公投提案的立場,寫了這篇人身攻擊的短文。
朋友很生氣,他以為我會比他還生氣。但我的感覺是:遺憾與沉重。
遺憾與沉重倒不是來自於這位作者對我的侮辱或人身攻擊。
而是來自於,他是在什麼樣的情緒之下寫出這樣的文字,又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他產生了這樣的仇恨,必須採取這樣的方式宣洩?
我不能認同他的作法,倒不是因為受他侮辱的是我和我的家人,而是因為他踰越了待人論事的最基本尺度,這樣的發言,放在任何人身上我都無法認同,而我相信,大多數的人也都無法認同。
但我心中浮起的另一個問題卻是,這是少數個案,還是已變成一種社會的現象?如果是後者,那麼我們的社會怎會讓這樣的仇恨如此蔓延?
令我們日感憂心的是,部分政治人物將人身攻擊作為問政的常態,為了用仇恨動員更多的支持,他們必須不斷的在仇恨的語彙上加碼。
而也因為仇恨的癮頭漸漸被養大了,要紓解仇恨的情緒,就必須要使用更加激烈的語彙。這樣的仇恨就像傳染病一樣,從政治人物傳染到他們的支持者;從侮辱想要批判的對象,擴及到詛咒他們無辜的家人。
漸漸的,在仇恨的社會氛圍中,不同立場者間,開始出現一種「天使與魔鬼」的心理暗示,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或立場一定是天使,對方則必然是魔鬼。
而對魔鬼的任何羞辱與攻擊,都是「正義」的。
民主意涵之一,就是多元。
所謂「多元」價值,並非人人有不同的想法的「形式」,而是人人可以接受別人與自己擁有不同的想法,擁有尊重他人立場的雅量。
就如同台聯公投案,我提出了我的法律意見,也就代表我不怕面對所有的理性檢驗。
而對反對我的意見的人,我不一定會被他們說服,但我會尊重他們的不同。%26nbsp;
當這樣的尊重與雅量不存在,替而代之的是侮辱、是仇恨時,我們難道不該警省,我們的民主面對了多大危機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